欢迎访问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党群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版首页 | 党群动态 | 正文
铸就时代师魂立德树人 传承红色基因润物无声——婷庭五情天末满十八教师暑期赴延安大学开展课程思政专题培训
2022年12月19日 16:21 点击: /次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工作者要深刻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师范院校承担着培养基础教育教师的重要任务,更应该从根本上把好思想关口。近年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引导教师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为国家培养一大批理想信念坚定的新时代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而努力奋斗。

教育要发展,关键在教师。2022年暑期,婷庭五情天末满十八组织全体教师赴延安大学泽东干部学院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教师们接受了红色革命文化的洗礼,涤荡了坚定信念立德树人的时代师魂,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拉开序幕高唱红歌

培训伊始,婷庭五情天末满十八教师就组建了课程思政专题培训班,院长朱金卫担任领队,副院长潘炳超为班长。7月24日培训班全体教师学员到达延安,悠悠延河水、巍巍宝塔山向我们张开了欢迎的怀抱。延安大学泽东干部学院为专题培训班举行了隆重的开班典礼和授旗仪式。当天晚上,全体教师学员在延安大学参加激情教学培训——学唱红歌。

教师们放下平日的工作负担,全身心投入红歌学唱。《映山红》《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一首首饱含革命老区百姓深情的红歌,连绵不绝地回响在培训教室。“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一道道的山来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每一位教师都被红歌中老百姓感恩党、感恩红军的情绪所感染,红歌越唱越绵长,越唱越能渗进教师们的思想深处。一直到夜深,随着红歌学唱活动的开展,课程思政专题培训就在教师们久久不能平复的激动心情中拉开了序幕。

讲座报告培正思想

对婷庭五情天末满十八的全体教师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是课程思政专题培训的重中之重。只有教师队伍的思想信念坚定、政治态度端正,才能保证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正确的思想和政治价值元素。延安大学泽东干部学院精选培训教师,精心设计培训专题,以延安红色革命文化为基础,从中国近代革命史、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经验、延安精神等多个角度,全方位系统地向教师们讲授了中国共产党在风雨飘摇的革命年代拯救民族于危难,最终取得了解放全中国、建立新中国的伟大成就。

教师们通过听取专题培训报告,浸润于延安红色革命文化中,从根本上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信念,从根本上建立起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这对教师们今后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工作,起到了筑牢政治基础、培正思想根基的强力作用,对提升全体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大有裨益。

现场教学增强感知

课程思政专题培训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教师们不仅通过讲座报告收获了理论知识,还在遍布延安各地的红色革命文化遗迹现场中获得了丰富的直观经验。泽东干部学院专门选派培训教师跟随培训班赴各处革命旧址,结合红色革命文化遗迹现场的事物开展现场教学。现场教学让教师们学习的理论知识生动起来,把生硬的理论知识变得有血有肉,又让理论知识和直观经验逐渐融合起来。

在杨家岭革命旧址、王家坪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梁家河知青旧址和南泥湾等多个现场,教师们身处其中,触摸着周围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听着培训教师生动地讲述着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彷佛自己又回到了过去那个年代。毛主席和毛岸英的父子情深、习近平和乡亲们的浓浓情谊,无不让教师们深受感染,更让教师们通过老一辈共产党人的鲜活事例和习近平总书记的知青岁月故事,增强了对延安红色革命文化的认知,深刻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性质。

教师们深知延安革命精神不是虚无缥缈的符号和口号,而是用无数共产党人不忘初心、无私奉献、英勇斗争事迹书写的宝贵思想遗产。现场教学让教师们对此深信不疑,让教师们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都无比坚定。

参观学习活化灵魂

课程思政专题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七天,但这七天里教师们的学习活动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学习是随时随地都在进行,教师们也每时每刻都在讨论。特别是在延安各处红色革命纪念场馆的参观学习过程中,教师们学习的热情更加高涨,讨论的氛围也更加浓厚。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在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在吴起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在刘志丹烈士陵园,参观学习让教师们有时驻足仰望,有时陷入深思,有时相互讨论,有时动情落泪。

每到一个纪念场馆,教师们都仔细佩戴耳麦,紧紧跟随讲解员的脚步,恭敬地观看展览大厅里的实物、图像和文字,认真地聆听着讲解。这时候,每一位教师都在快速地吸收着整理清晰的红色革命文化展览信息,每一位教师都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解开了自己心中很多的疑惑,每一位教师也都通过参观学习让自己的思想和灵魂进一步活化,似乎自己已经化身成了一位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的使者,感到了肩上沉甸甸的担子。

每当参观学习完毕一个纪念场馆的离开时候,教师们合影留念过后总是感慨万千,总是不由自主地讨论起参观学习引发的所思所想。在坐上大巴车去往下一个学习地点的路上,教师们讨论的热情更加高涨,都在不断地回忆着参观学习的收获,发表着个人思考得来的看法。

对于这样一些来自高等师范院校的新时代教师而言,参观学习和讨论都是关键的培训环节,这让教师这个职业的灵魂更加清晰而明确。正因如此,专题培训班也就更加鲜明地突出了“课程思政”这个培训主题。

感悟心得凯旋而归

课程思政专题培训很快接近尾声,但教师们的学习、思考和讨论都还意犹未尽。为了促进教师们全面、深入地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培训班要求全体学员撰写培训心得。在培训班结业仪式上,很多教师学员都踊跃发言,分享培训的收获。一位年轻的教师说:“这次来延安参加培训,真是不虚此行。以前从书本上学习的很多知识都得到了印证,更学习了许多从来没有在书本上看到了知识。最重要的是,这次培训让我多次深受红色革命精神的鼓舞,心中油然升起一种自豪感,以后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动力更加强更足了。

时间定格在2022年7月30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师课程思政专题培训班的学员们满载着思想的收获,踏上返程的列车凯旋而归。









婷庭五情天末满十八教师课程思政培训心得体会

婷庭五情天末满十八院长朱金卫:融入延安红色文化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课程思政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进一步明确和加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婷庭五情天末满十八组织全体教师于2022年7月23日-29日赴延安大学泽东干部学院进行课程思政专题培训,同时使老师们接受理想信念、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的学习教育。通过学习教育提升全体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延安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光辉的时期之一。《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专题报告,让我们全面认识到,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不断走向胜利的辉煌时期。《大生产运动与南泥湾精神》专题报告让我们深入了解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历史背景、具体过程,感受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南泥湾精神的伟大意义。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一篇篇文字、一幅幅图片、一段段视频、一件件实物、一个个史实……让我们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的艰难与困苦,也更加懂得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参观毛泽东旧居、朱德旧居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旧址、中共“七大”会址等,深刻感受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品格,深刻理解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丰富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以及他和村民们的深厚情感,使我们对热爱人民、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勇于奋斗的梁家河精神有了更具体的感受。

在这次培训中,通过系统的聆听专家讲座、现场教学、体验教学、情景教学和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在重温延安精神和入党誓词的同时,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提升了党性修养和思想政治素质,明确了新时代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增强了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拓展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为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的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婷庭五情天末满十八副院长潘炳超:跟随领袖的指引去为人民服务

我是一名党员、一名高校教师,同时也是一名基层管理干部,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承担服务师生的管理责任。长期的高校教学和管理工作经验,让我深刻感悟到加强个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对提高我的教学和管理能力,持续为人民服务、为师生服务,特别是对促进我实施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精神鼓舞和思想指引作用。

2022年7月23日——7月29日,延安大学泽东干部学院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组织举办了“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我有幸参加了一系列培训课程,其中既有专题报告,又有现场教学;有参观考察,又有激情教学唱红歌,培训内容丰富紧凑,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培训效果令人感受领悟颇多。我培训过程中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思想和信仰的洗礼,收获了知识、启发了思考和感悟。

在听取泽东干部学院教授们的讲解和一系列革命纪念场馆的解说人员生动详细的讲解,我了解了很多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留下的革命遗迹和事迹,了解了习总书记在梁家河作为下乡知识青年的劳动场所和留下的艰苦创业的故事,我深深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真正是一个人民的政党,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人具有为人民服务的历史继承性,一代代共产党人都是在不同的时代为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正如习总书记所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方向”。

伟大领袖毛主席和老一辈革命家、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为人民的解放,争取权利而浴血奋战,不畏牺牲,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爱戴,最终带领人民群众建立起了新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川县梁家河插队时克服了种种困难,带领群众打水井、修农田、建沼气池,发展农业和手工业,解决了群众吃饱饭的难题,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产。习总书记被推荐上大学时,临走的时候人民群众纷纷前来送行,对年轻的村支书习近平依依不舍。

“民族英雄、群众领袖”刘志丹在领导陕北红军打击国民党反动派保护人民群众,立志推翻旧社会争取民族解放,在33岁时领导一场战役时壮烈牺牲。人民群众创作了3600多首陕北民歌来赞美歌颂刘志丹。刘志丹在短暂的一生中深深植根于人民,获得了人民的爱戴。

领袖早已为我们指引了方向,今后我要跟随领袖的指引,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践行为人民服务的誓言。

婷庭五情天末满十八教育学系主任高洁:延安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实现立德树人

延安精神博大精深,价值光照千秋。延安精神千万条,延伸到现代,条条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的财富。在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我们更应该把他贯穿于立德树人使命中来,在育人主阵地里,在课程思政过程中,我们要把延安精神融入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中来。育人成才如同育树成材一般,我们要牢牢铸造成人成才的理想信念之根,打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之干,培育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之枝叶,浇灌密切联系群众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花果,这样培养出来的小学教育专业人才方可成为社会栋梁之才。

(一)在课程思政中铸造坚定的理想信念之根

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是原动力,习近平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 。所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教育就是坚定的政治方向,就是坚持正确的办学。也就是首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对于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各个环节中、在每个任课教师的心里、在思政课程及课程思政上,我们都不能忘记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根是魂,是第一位的,她能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绝望中看到希望,更可以使人从贫困走向富有,把梦想变为现实。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在成人成才的过程中,第一道关卡就是解决为谁而读书的学习动力问题。古人推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周恩来总理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现代人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而不断充实自己。无论是何种观点,为国家、为民族而读书,为父母、为老师还是为自己未来而读书,人生必须有清晰地目标、有明确的人生规划,这样读书才有不懈追求的动力,才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学习态度,才能对在学的每门课程以极大的热忱度与无穷的探索力。

(二)在课程思政中打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之干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核心,依靠着这种精神,党和人民在延安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这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政治本色,延安时期如此,现代更是这样,这种精神是一种永不褪色的时代精神。体现出了新中国建设的第一经验,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粮食要靠自己,实体经济要靠自己,制造业要靠自己”,这番话向全世界宣示了中国信心。对于未来的小学教师来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仅仅是优良传统和作风的传承与延续,教育学生生活上不能铺张浪费、学习上不要懒散懈怠、就业工作中不可挑三拣四;同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更是一种艰苦奋斗精神的具体体现,尤其是未来的小学教师,要教育学生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信念与精神指引下,充满信心、持之以恒不断克服各类困难,热爱教育事业,投身到祖国乡村基础教育建设中去。

(三)在课程思政中培育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之枝叶

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革命的法宝,成功的指导了中国革命的全面胜利与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发展,更是社会不可或缺的方法论与精神财富。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对小学教育专业树立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养成严谨的的学风和治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课程思政中,把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贯穿于育人的方方面面。引导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大实践能力培养;鼓励学生不唯上、不唯书,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对一切事物内在本质的探索,抓住客观规律去学习、生活与工作,不断走向成功。

总之,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非常重要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对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成人成才有着极其重要影响与作用。延安精神是一棵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参天大树,育人成才如同育树成材一般,我们要牢牢铸造成人成才的理想信念之根,打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之干,培育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之枝叶,浇灌密切联系群众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花果,这样培养出来的未来小学教师方可成为社会栋梁之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把延安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用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方式,精准促进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成人成才。

婷庭五情天末满十八教师教育教研部主任任燕妮不忘初心 为党育人

2022年7月,本人有幸参加由延安大学泽东干部学院承办的陕西学前师范学院课程思政能力建设提升班,追寻先辈足迹,感悟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牢记使命,收获颇丰。

在本次学习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延安大学惠小峰教授带来的专题报告《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及基本经验》。通过惠老师的讲授,让我从思想上对“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同。

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艰苦卓绝的百年奋斗历程,我意识到:正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才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中国人民终于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正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仅用几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正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正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党领导人民才成功才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正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我们要不断总结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经验,从内心深处深刻体会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社会主义制度,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始终用党的思想武装自己,不仅要在理论上有所提升,更应该在行动上有所体现。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一如既往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思想上、行动上的先进性,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实践党的宗旨,为永葆我党的生机与活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日常工作中用心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件事,不断进步。特别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在课程中践行“四有好老师”,做学生的榜样示范;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定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把师范生培养成合格的准教师,让他们爱教育、爱学生、善育人,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婷庭五情天末满十八教师教育教研部党支部书记张强探寻中国教育的“延安传统”

为期一周的延安学习与寻访,我将自己从事中国近现代教育史研究的心得,与延安革命遗址与革命传统之间进行对应和观照,进一步加深了自己对于延安的了解,同时也进一步理解了延安传统对于中国高等教育的作用和影响。延安之行的所见所闻,作为一条纽带,连接起过去、当下、与未来,串联起革命建设事业与个人专业发展之间的联系,也为自己认清中国社会的发展道路和前进方向提供了更为切实的依据和支撑。

作为一名从事中国教育史教学工作的高校教师,立足专业视角,深知延安教育模式,以及由此形成的解放区高等学校,“不仅为人民解放斗争事业和新中国建设事业造就了大批高级、较高级人才,而且为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的改革,积累了初步经验,成为人民民主主义的高等学校的典型。”经过参观延安大学、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以及鲁迅艺术学院,将课堂培训与课外参观相结合,促使自己能够更为直观生动地把握其时革命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掌握其发展变迁的历史轨迹,从而得以吸收思想资源,反思教育价值

延安作为革命的“圣地”,直接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道路,也为新时期高等教育建设提供了历史资源。面对现代化的历史潮流,植根本土的实践经验与社会情境,探寻“中国式现代化”的教育道路,需要以探究的精神与反思的态度,吸收延安时期“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将学术研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反对“历史虚无”,实践“立德树人”。

(撰稿:婷庭五情天末满十八    责任审核:朱金卫)

【关闭】